乡村振兴提速推动“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问题及建议
来源: 鱼峰区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 2022-06-15 11:00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也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各级政府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生态宜居、产村互动、农旅融合、富裕文明等乡村振兴活动,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应积极整合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资源,提速推动乡村产业、文化 、旅游一体化效果。

柳州市鱼峰区辖区21个村173个自然屯,农户数15657户57148人。近2年来,鱼峰区审计局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同级审计中对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乡村项目建设、乡村产业、乡村观光旅游、农民得实惠等方面进行了延伸审计调查,发现三个方面的问题须加快解决。

    一、产业带动资源统筹整合须扩宽,提高原材料供给缺口

柳州市有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之名号,鱼峰区产业园柳州螺蛳粉企业有37家,原材料供求需大量就地取材,鱼峰辖区耕地面积10449.6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765.92公顷,农村土地承包面积(土地确权)51230.21亩,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林下生态养殖。据不完全统计,2020至2021年规模种植合作社10个;规模养猪场3个(含生态养猪场1 个)、肉禽规模养殖场2个、山羊养殖场1个;截至2022年4月,两镇规模产业成立种竹专业合作社10家,与三家螺蛳粉龙头企业签订种植购销协议,收购里雍镇5000亩竹笋,实现农民种笋“不愁销”;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契机,带动豆角、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种养面积近1.25万亩。但因地理环境分散、农户种养殖业产业带动仍缺乏统筹发展规模资源整合,不能满足本市域产业链原材料自给自供。

二、地域文化有待挖掘彰显特色人文底蕴,持续逐年增加收入

鱼峰区内两镇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境内山丘、土岭、沿江多处沙洲,乡村生态环境极佳;柳江河过境,人文底蕴有革命老区、打造了立冲、河表、中塘汛等古村落休闲文化乡村旅游线路。以鱼峰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辟儒栈、东兴、王眉等乡村旅游观光线路,2021年旅游人数突破一万余人,消费金额约30万元,同比增长20%,但儒家客栈、青龙双洲等鱼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有待挖掘、积淀深厚的特色人文底蕴,才能打造、推进观光旅游“慕名来,来有获,获回味”特色,带动乡村产业链一体化,逐年增加农民收入。

三、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乡村旅游建设带动难度大

2021年鱼峰区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示范带、食用菌生产、大旺屯乡村风貌提升、脱贫合作经营项目等共投入资金5268.54万元,用于辖区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拓展乡村旅游景点5个(古街雅韵、儒家客栈、马朝花海、青龙双洲、炮垒坪),目的带动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相比2018至2020年,在两镇儒栈屯、王媚村、大旺屯等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资金6011.10万元而言,确实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想要有实质性效果,目前的投入仍然只是杯水车薪,例如:大旺屯农房提升、乡村文化宗祠、旅游服务中心改造、农业经济发展等项目,总投资估算20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引商、生产、就业、税收、观光等一条龙产业链,但在资金投入方面仅靠财政资金的支持不足以支撑产业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

审计建议:

1.解决规模刚需供求、逐年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自治区、市、县(区)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是结合不同地区,持续加大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保证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二是对农地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利用,实现原材料供给自足;三是根据产业需求,制定种养品种方案;四是引导民众,科学种植;五是与生产商签订条约,确保农产品保价收购。

2.推动乡村振兴,构“乡村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当地政府根据其区域生态、人文、产业、地方特色(特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纳入统筹治理(开发);“全面把握、点面结合、突破一点、带动全部”,建立与区域外搭建共享平台,按区域生态、当地原始产业、当地文化等特点,打造不同产业,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区域村屯,实现乡村处处有特色战略,提速“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

拟发送至柳州市审计局、鱼峰区委办、政府办、宣传部

妥否,请批示。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热点回应

乡村振兴提速推动“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问题及建议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也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各级政府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生态宜居、产村互动、农旅融合、富裕文明等乡村振兴活动,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应积极整合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资源,提速推动乡村产业、文化 、旅游一体化效果。

柳州市鱼峰区辖区21个村173个自然屯,农户数15657户57148人。近2年来,鱼峰区审计局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同级审计中对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乡村项目建设、乡村产业、乡村观光旅游、农民得实惠等方面进行了延伸审计调查,发现三个方面的问题须加快解决。

    一、产业带动资源统筹整合须扩宽,提高原材料供给缺口

柳州市有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之名号,鱼峰区产业园柳州螺蛳粉企业有37家,原材料供求需大量就地取材,鱼峰辖区耕地面积10449.6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765.92公顷,农村土地承包面积(土地确权)51230.21亩,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林下生态养殖。据不完全统计,2020至2021年规模种植合作社10个;规模养猪场3个(含生态养猪场1 个)、肉禽规模养殖场2个、山羊养殖场1个;截至2022年4月,两镇规模产业成立种竹专业合作社10家,与三家螺蛳粉龙头企业签订种植购销协议,收购里雍镇5000亩竹笋,实现农民种笋“不愁销”;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契机,带动豆角、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种养面积近1.25万亩。但因地理环境分散、农户种养殖业产业带动仍缺乏统筹发展规模资源整合,不能满足本市域产业链原材料自给自供。

二、地域文化有待挖掘彰显特色人文底蕴,持续逐年增加收入

鱼峰区内两镇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境内山丘、土岭、沿江多处沙洲,乡村生态环境极佳;柳江河过境,人文底蕴有革命老区、打造了立冲、河表、中塘汛等古村落休闲文化乡村旅游线路。以鱼峰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辟儒栈、东兴、王眉等乡村旅游观光线路,2021年旅游人数突破一万余人,消费金额约30万元,同比增长20%,但儒家客栈、青龙双洲等鱼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有待挖掘、积淀深厚的特色人文底蕴,才能打造、推进观光旅游“慕名来,来有获,获回味”特色,带动乡村产业链一体化,逐年增加农民收入。

三、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乡村旅游建设带动难度大

2021年鱼峰区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示范带、食用菌生产、大旺屯乡村风貌提升、脱贫合作经营项目等共投入资金5268.54万元,用于辖区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拓展乡村旅游景点5个(古街雅韵、儒家客栈、马朝花海、青龙双洲、炮垒坪),目的带动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相比2018至2020年,在两镇儒栈屯、王媚村、大旺屯等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资金6011.10万元而言,确实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想要有实质性效果,目前的投入仍然只是杯水车薪,例如:大旺屯农房提升、乡村文化宗祠、旅游服务中心改造、农业经济发展等项目,总投资估算20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引商、生产、就业、税收、观光等一条龙产业链,但在资金投入方面仅靠财政资金的支持不足以支撑产业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

审计建议:

1.解决规模刚需供求、逐年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自治区、市、县(区)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是结合不同地区,持续加大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保证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二是对农地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利用,实现原材料供给自足;三是根据产业需求,制定种养品种方案;四是引导民众,科学种植;五是与生产商签订条约,确保农产品保价收购。

2.推动乡村振兴,构“乡村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当地政府根据其区域生态、人文、产业、地方特色(特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纳入统筹治理(开发);“全面把握、点面结合、突破一点、带动全部”,建立与区域外搭建共享平台,按区域生态、当地原始产业、当地文化等特点,打造不同产业,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区域村屯,实现乡村处处有特色战略,提速“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

拟发送至柳州市审计局、鱼峰区委办、政府办、宣传部

妥否,请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