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鱼峰】看鱼峰区如何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
来源: 鱼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4-07-12 09:00   

摘要

7月11日,广西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小积分兑出乡村治理新天地——看柳州市鱼峰区如何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

全文转载如下:

调研主题:积分制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调研关键词:积分制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调研时间:2024年6—7月

调研地点:柳州市鱼峰区

视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激活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何杜绝“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柳州市鱼峰区在积分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2年,鱼峰区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契机,创新积分制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多维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一年多过去,鱼峰区积分制已实现了从1.0到3.0模式的飞跃,成为广西的推广典型。

鱼峰区的积分制有什么与众不同?为何如此得民心?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深入鱼峰区重点打造的积分制示范点——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白沙镇,解开其背后的成功密码。

白沙镇白沙村尧村屯村口的积分超市

积分超市内,工作人员正在核销兑换村民的积分

在游人如织的白沙老街上,有多家商铺参与积分兑换

扫码看视频

积分能吃粉理发喝奶茶

10积分等值1元钱。在奶茶店,70积分可以兑换珍珠奶茶;在米粉店,80积分可以兑换一碗螺蛳粉;在诊所,积分可抵扣医药费;在药店,200积分可以换一盒布洛芬缓释胶囊;在糖水铺,40积分可以换一碗玉米糖水……

漫步在白沙镇街上,可以看到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兑换商铺林立,店门外醒目设置“小积分大治理”告示栏,告示栏里放有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宣传手册、积分兑换清单等。

临近中午,位于白沙老街的老街螺蛳粉店人渐渐多了起来。“来碗凉拌粉,我用积分。”一名熟识的顾客走进店里喊道。老板谢振雄回应了一声,手底下立即忙活起来。

在这家店,各种粉都是80积分一碗。“粉好了。”听到招呼声,顾客走到取餐台,拿出手机打开“鱼峰乡村钉”平台,在积分兑换区找到对应店名下单,并出示核销二维码。谢振雄也打开“鱼峰乡村钉”扫码核销,很快完成了交易。

“积分兑换就像网上点餐,操作简单,这个月来店里用积分‘消费’的不下10人。作为白沙人,能为积分制推广尽一份力,我觉得挺荣幸。”谢振雄说,他也有积分,平日社区组织各种活动,特别是厨艺特长派得上用场的时候,他都踊跃参与。攒下的积分,他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村民积分兑换更方便,获取积分也更便捷。”白沙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梁淑玉介绍,参与积分兑换的商家、商品均同步上线,村民可先在“鱼峰乡村钉”线上选好商家及商品,兑换后随时到现场核销并领取。同样,村民参与积分活动或有符合加分的情形,只需线上填写信息并上传图片,比如搞卫生,附上垃圾清理前后的照片,经审批后即可获得对应积分。

目前,白沙镇街上参与积分兑换的商铺已超过10家,涵盖超市、餐饮、诊所、理发店、摩托车修理店等,形成了积分兑换一条街。对于积分兑换的经费,鱼峰区建立起“财政资金保障+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赠”的长效保障机制,其中政府今年就投入了20万元“天使轮”经费。

镇上的积分超市里,几名村民正排队在兑换。村民韦天凤说:“除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的用途越来越多了,全家老小都能用得上,现在大家都抢着挣积分、用积分!”

从最初手工登记,到数字赋能,再到小积分大场景应用,鱼峰积分制实现了1.0到3.0迭代升级。“刚开始,一些村里积分超市的食品过期了也没人来兑换,现在超市都需要定期补货。”鱼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玲介绍,2023年,鱼峰区依托“鱼峰乡村钉”平台实现积分制数字化,也推动了积分兑换的跨界融合。如今,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参与的商家和企业越来越多,兑换的商品、服务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鱼峰区积分制已在所辖的白沙、里雍两镇全面铺开。据统计,截至6月底,积分制参与人数达1.7万多人,已累计发放积分143.3万分,完成1.2万多笔兑换交易,兑换实物(服务)价值8万多元。

积分让村里事变“家家事”

走进白沙镇白沙村尧村屯,白墙灰瓦间到处是精美的手绘宣传画,每家门口都贴有家风家训,房前屋后是精心改造的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再加上水清岸绿的池塘、曲径通幽的步道,人如同身在景中。

就在此前,尧村屯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面临后续维护资金不足,82岁的退休老党员黄振庭得知后,当即捐款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都参与进来,最终筹集资金4万多元,保障了村里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村民们的行为都被奖励了文明积分。村里还设有公告栏,每月公示获得积分的村民,大家以登榜为荣。

“村里只要在‘鱼峰乡村钉’平台或微信群发通知搞卫生,家里有人的每户至少来两个人,美化家园的同时还能得积分,何乐而不为?”村民陈龙说,以前大家常私下攀比谁家办的红白事排场大,现在比的是谁的积分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鱼峰区不断拓展积分制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全方位场景应用,使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移风易俗等行为可以获得积分,清理房前屋后、林间地头的垃圾,发展庭院经,申报厕所改造,以及孩子考上大学等凡与村民自身息息相关的事项,也同样有积分。目前鱼峰区已有20多个部门植入积分制,能够积分的事项越来越丰富。有加分当然相应也会有减分:不履行法院判决、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邻里不和睦、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都会被相应扣分。积分无形中激励着村民自觉向善,减少不良行为。

在白沙镇大电村,留守老人经常自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大电村村委会干部明粉英准备了手工台账和签到表,记录下没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情况,为他们计算相应积分。老人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场景在鱼峰区村落蔚然成风。

去年10月,因多年悉心照顾生病婆婆又热心公益事业,白沙社区居民覃媛媛被评为“最美媳妇”,获得68分的积分奖励。“这是社区对大家文明素质的肯定。”她说,有了积分制的推动,村里的人居环境、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大家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积分虽小,但作用不可低估。”白沙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治国表示,通过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积分制让村民的乡风文明素养不仅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

节假日期间,古镇游客暴增,村民自觉维持活动现场秩序;逢年过节,乡贤捐资捐物慰问老人和困难群众;不少村民出门看到道路两旁的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河边洪水退去后,不等政府组织,就有村民自发清淤……

如今,乡风文明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鱼峰区乡村的各家各户,每个村民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2023年,白沙镇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鱼峰区“开设积分超市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的经验做法获中组部、自治区党委的肯定。

积分助力产业添新动能

鱼峰区是全国最大的螺蛳粉生产基地。白沙、里雍两镇是鱼峰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鱼峰区在两镇重点打造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全力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示范区和标准化基地建设。积分制的推行,给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

积分制赋分规则明确,投身参与政策引导扶持的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如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等,最高可赋1000分。两镇均制定了实施细则,根据规模和力度为种植户赋分。各村也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实际,将种植甘蔗、油茶、花生、粉用稻等列入积分制,助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积分+金融”服务是鱼峰区的另一大创新。鱼峰区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文明积分信贷”,以积分作为重要信用参考依据,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等项目,助力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白沙分理处负责人韦初黎介绍,银行对积分农户划分三个等级进行分级授信和利息优惠,最高金额3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4.2%,让积分对象享受“提高额度、降低利率”的优惠政策,真正把“积分资产”变为“信贷资产”,让广大村民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白沙村尧村屯的陈龙就是首批积分贷的获益人。因为平时热心村里公益事务,表现突出的他凭借高积分获得30万元授信额度。他很快获批了3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家里的农业生产规模。

“积分贷放款快,还能享受利率优惠,帮我解决了扩大产业的资金难题,称得上是‘及时雨’。”陈龙介绍,他拿到贷款后,立即增加了30多亩竹笋种植,并在油茶园放养了一批土鸡。现在单靠农业生产,他的年收入就可达8万元以上。

他还特别提到,自己成功获得贷款,得到了50分积分。同时,因为扩大产业,带动村民种植竹笋、豆角等,又获500积分,这让他更有成就感。

白沙社区居民黄素娥则看中文旅发展前景,申请30万元积分贷,在家搞起了民宿。每到周末、节假日,她的店里都人满为患。为了专心打理民宿,黄素娥夫妇把原本在柳州市区办的工厂交给儿子管理,他们则留在古镇长住。

白沙镇推行“文明积分信贷”后,一些工厂还积极响应,将村民的文明积分纳入招聘考核体系,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积极参与积分活动的村民,为企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据了解,白沙、里雍两镇已有50多户通过“积分贷”获得近500万元贷款,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金融动力。截至目前,两镇共建成螺蛳粉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累计种养殖面积达7万亩。2023年,白沙镇以螺蛳粉原材料产业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鱼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万元,居全区前列。

在去年的两次全区现场会上,鱼峰区积分制成为全区乡村治理推广的典型。今年,鱼峰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又被纳入柳州市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

“鱼峰区将全力以赴创建好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努力将鱼峰经验打造成为广西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新典型、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样板。”鱼峰区委书记石小松表示。

来源:广西日报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图片新闻

【媒体看鱼峰】看鱼峰区如何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

摘要

7月11日,广西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小积分兑出乡村治理新天地——看柳州市鱼峰区如何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

全文转载如下:

调研主题:积分制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调研关键词:积分制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调研时间:2024年6—7月

调研地点:柳州市鱼峰区

视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激活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何杜绝“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柳州市鱼峰区在积分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2年,鱼峰区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契机,创新积分制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多维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一年多过去,鱼峰区积分制已实现了从1.0到3.0模式的飞跃,成为广西的推广典型。

鱼峰区的积分制有什么与众不同?为何如此得民心?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深入鱼峰区重点打造的积分制示范点——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白沙镇,解开其背后的成功密码。

白沙镇白沙村尧村屯村口的积分超市

积分超市内,工作人员正在核销兑换村民的积分

在游人如织的白沙老街上,有多家商铺参与积分兑换

扫码看视频

积分能吃粉理发喝奶茶

10积分等值1元钱。在奶茶店,70积分可以兑换珍珠奶茶;在米粉店,80积分可以兑换一碗螺蛳粉;在诊所,积分可抵扣医药费;在药店,200积分可以换一盒布洛芬缓释胶囊;在糖水铺,40积分可以换一碗玉米糖水……

漫步在白沙镇街上,可以看到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兑换商铺林立,店门外醒目设置“小积分大治理”告示栏,告示栏里放有乡村振兴文明积分宣传手册、积分兑换清单等。

临近中午,位于白沙老街的老街螺蛳粉店人渐渐多了起来。“来碗凉拌粉,我用积分。”一名熟识的顾客走进店里喊道。老板谢振雄回应了一声,手底下立即忙活起来。

在这家店,各种粉都是80积分一碗。“粉好了。”听到招呼声,顾客走到取餐台,拿出手机打开“鱼峰乡村钉”平台,在积分兑换区找到对应店名下单,并出示核销二维码。谢振雄也打开“鱼峰乡村钉”扫码核销,很快完成了交易。

“积分兑换就像网上点餐,操作简单,这个月来店里用积分‘消费’的不下10人。作为白沙人,能为积分制推广尽一份力,我觉得挺荣幸。”谢振雄说,他也有积分,平日社区组织各种活动,特别是厨艺特长派得上用场的时候,他都踊跃参与。攒下的积分,他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村民积分兑换更方便,获取积分也更便捷。”白沙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梁淑玉介绍,参与积分兑换的商家、商品均同步上线,村民可先在“鱼峰乡村钉”线上选好商家及商品,兑换后随时到现场核销并领取。同样,村民参与积分活动或有符合加分的情形,只需线上填写信息并上传图片,比如搞卫生,附上垃圾清理前后的照片,经审批后即可获得对应积分。

目前,白沙镇街上参与积分兑换的商铺已超过10家,涵盖超市、餐饮、诊所、理发店、摩托车修理店等,形成了积分兑换一条街。对于积分兑换的经费,鱼峰区建立起“财政资金保障+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赠”的长效保障机制,其中政府今年就投入了20万元“天使轮”经费。

镇上的积分超市里,几名村民正排队在兑换。村民韦天凤说:“除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的用途越来越多了,全家老小都能用得上,现在大家都抢着挣积分、用积分!”

从最初手工登记,到数字赋能,再到小积分大场景应用,鱼峰积分制实现了1.0到3.0迭代升级。“刚开始,一些村里积分超市的食品过期了也没人来兑换,现在超市都需要定期补货。”鱼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玲介绍,2023年,鱼峰区依托“鱼峰乡村钉”平台实现积分制数字化,也推动了积分兑换的跨界融合。如今,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参与的商家和企业越来越多,兑换的商品、服务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鱼峰区积分制已在所辖的白沙、里雍两镇全面铺开。据统计,截至6月底,积分制参与人数达1.7万多人,已累计发放积分143.3万分,完成1.2万多笔兑换交易,兑换实物(服务)价值8万多元。

积分让村里事变“家家事”

走进白沙镇白沙村尧村屯,白墙灰瓦间到处是精美的手绘宣传画,每家门口都贴有家风家训,房前屋后是精心改造的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再加上水清岸绿的池塘、曲径通幽的步道,人如同身在景中。

就在此前,尧村屯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面临后续维护资金不足,82岁的退休老党员黄振庭得知后,当即捐款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都参与进来,最终筹集资金4万多元,保障了村里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村民们的行为都被奖励了文明积分。村里还设有公告栏,每月公示获得积分的村民,大家以登榜为荣。

“村里只要在‘鱼峰乡村钉’平台或微信群发通知搞卫生,家里有人的每户至少来两个人,美化家园的同时还能得积分,何乐而不为?”村民陈龙说,以前大家常私下攀比谁家办的红白事排场大,现在比的是谁的积分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鱼峰区不断拓展积分制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全方位场景应用,使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移风易俗等行为可以获得积分,清理房前屋后、林间地头的垃圾,发展庭院经,申报厕所改造,以及孩子考上大学等凡与村民自身息息相关的事项,也同样有积分。目前鱼峰区已有20多个部门植入积分制,能够积分的事项越来越丰富。有加分当然相应也会有减分:不履行法院判决、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邻里不和睦、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都会被相应扣分。积分无形中激励着村民自觉向善,减少不良行为。

在白沙镇大电村,留守老人经常自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大电村村委会干部明粉英准备了手工台账和签到表,记录下没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情况,为他们计算相应积分。老人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场景在鱼峰区村落蔚然成风。

去年10月,因多年悉心照顾生病婆婆又热心公益事业,白沙社区居民覃媛媛被评为“最美媳妇”,获得68分的积分奖励。“这是社区对大家文明素质的肯定。”她说,有了积分制的推动,村里的人居环境、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大家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积分虽小,但作用不可低估。”白沙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治国表示,通过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成新风,积分制让村民的乡风文明素养不仅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

节假日期间,古镇游客暴增,村民自觉维持活动现场秩序;逢年过节,乡贤捐资捐物慰问老人和困难群众;不少村民出门看到道路两旁的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河边洪水退去后,不等政府组织,就有村民自发清淤……

如今,乡风文明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鱼峰区乡村的各家各户,每个村民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2023年,白沙镇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鱼峰区“开设积分超市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的经验做法获中组部、自治区党委的肯定。

积分助力产业添新动能

鱼峰区是全国最大的螺蛳粉生产基地。白沙、里雍两镇是鱼峰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鱼峰区在两镇重点打造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全力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示范区和标准化基地建设。积分制的推行,给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

积分制赋分规则明确,投身参与政策引导扶持的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如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等,最高可赋1000分。两镇均制定了实施细则,根据规模和力度为种植户赋分。各村也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实际,将种植甘蔗、油茶、花生、粉用稻等列入积分制,助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积分+金融”服务是鱼峰区的另一大创新。鱼峰区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文明积分信贷”,以积分作为重要信用参考依据,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等项目,助力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白沙分理处负责人韦初黎介绍,银行对积分农户划分三个等级进行分级授信和利息优惠,最高金额3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4.2%,让积分对象享受“提高额度、降低利率”的优惠政策,真正把“积分资产”变为“信贷资产”,让广大村民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白沙村尧村屯的陈龙就是首批积分贷的获益人。因为平时热心村里公益事务,表现突出的他凭借高积分获得30万元授信额度。他很快获批了3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家里的农业生产规模。

“积分贷放款快,还能享受利率优惠,帮我解决了扩大产业的资金难题,称得上是‘及时雨’。”陈龙介绍,他拿到贷款后,立即增加了30多亩竹笋种植,并在油茶园放养了一批土鸡。现在单靠农业生产,他的年收入就可达8万元以上。

他还特别提到,自己成功获得贷款,得到了50分积分。同时,因为扩大产业,带动村民种植竹笋、豆角等,又获500积分,这让他更有成就感。

白沙社区居民黄素娥则看中文旅发展前景,申请30万元积分贷,在家搞起了民宿。每到周末、节假日,她的店里都人满为患。为了专心打理民宿,黄素娥夫妇把原本在柳州市区办的工厂交给儿子管理,他们则留在古镇长住。

白沙镇推行“文明积分信贷”后,一些工厂还积极响应,将村民的文明积分纳入招聘考核体系,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积极参与积分活动的村民,为企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据了解,白沙、里雍两镇已有50多户通过“积分贷”获得近500万元贷款,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金融动力。截至目前,两镇共建成螺蛳粉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累计种养殖面积达7万亩。2023年,白沙镇以螺蛳粉原材料产业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鱼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万元,居全区前列。

在去年的两次全区现场会上,鱼峰区积分制成为全区乡村治理推广的典型。今年,鱼峰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又被纳入柳州市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

“鱼峰区将全力以赴创建好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努力将鱼峰经验打造成为广西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新典型、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样板。”鱼峰区委书记石小松表示。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