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保华:我给毛主席当警卫
来源: 鱼峰区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 2021-06-15 10:30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为什么百里挑一,就挑中了我。”每当别人问起我是怎么当上毛主席的警卫员的时候,蓝保华都这样笑着说。能走出大山,有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当时年轻的我就很满足了,每天单纯地只想着把工作做好,也许就是这份踏实让我能有机会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三年,渐而被毛主席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一生。

面对贫穷,走出大山是梦想

蓝保华出生的时候正值兵荒马乱的旧社会,小时候的蓝保华因为贫困常常缺吃少穿,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家里分到了几亩地,终于能够吃上了饱饭,从学校毕业后蓝保华就到部队当了兵,走出了大山。因表现突出于1955年被调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主席身边的警卫战士,毛主席很和蔼,教他学文化、做调研,和他拉家常,一点都不拘束。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得知蓝保华是瑶族人,就问:都安的瑶族同志,喝酒、吃饭用瑶话怎么讲?我说,喝酒就是“喉觉”,吃饭就是“哝矮”。于是毛主席指着桌上的饭菜跟着说:“喉觉!哝矮!”说了三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蓝保华现在的名字,也是毛主席给改的。蓝保华本名叫蓝宝华,有一次毛主席问他的名字是谁给起的,蓝保华说是父亲。然后毛主席风趣地说:“你现在到北京来做保卫工作,如果能把宝贝的‘宝’改成保卫的‘保’,保华保华,保卫中华,这样的意义就更大了。”从那时起,他就改叫蓝保华。1955年3月至1958年3月,蓝保华在毛主席身边做了三年的警卫员。

三年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生活相当俭朴,吃、住、工作,常常都在一间屋子里。主席吃得很简单,每次给主席送饭时,常常只有一个食盒,装的就是一荤一素一汤,再加一小碗米饭、一小盅酒。

三年,毛主席的这份俭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节俭的习惯伴随了蓝保华往后数十年的生活。    

再回家乡,儿郎变身调查员

在中南海工作一段时间后,毛主席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让蓝保华回乡做一个调查报告。他带着主席的嘱托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都安县做社会调查。为了完成主席布置的任务,他一回家就不顾舟车劳顿马上投入工作。此后,瑶寨山弄里,蓝保华我身穿土布衣服,脚踩一双褪了色的解放鞋,头戴一顶草帽,身背一个水囊,一个挂包装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登门入户与乡亲们唠家常,有时一聊就是一整天。他还主动同乡亲们一起劳动,挥汗如雨,乡亲们的猪圈旁,灶台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蓝保华用了3个月时间深入家乡,写就了一份两千多字的调查报告,呈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一字一句认真看,不时用笔在调查报告上画横线,4页纸的调查报告上面竟然画了125道横线,每画一道横线就停下来问问题,问得很细,比如问家乡通路了没有,吃饭有没有困难,是吃干饭还是喝稀饭,当地有没有妇女干部等,最后,毛主席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近东兰、粮食困难、要求成立自治区”。同年,经政务院批准,都安瑶族自治县于12月15日宣布成立。 

一份报告让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毛主席的关怀,让瑶族同胞的好日子又上一个台阶,蓝保华我内心非常地高兴。

做病房里最质朴的老人

2009年,因身体原因蓝保华住进了市荣军医院,我心里仍记着毛主席说过的话:勤俭节约好,勤能建设祖国,也能锻炼自己;节约可以帮助别人,还能让自己不生贪念。

看到医院后面有些荒地,他就向医院申请在后院种一些蔬菜、瓜果。每年他种的蔬菜瓜果都有数十个品种,种的芋蒙叶子有脸盆那么大,医院里的人都笑称他是最会种菜的老人。她们不知道的是蓝保华结束给毛主席当警卫后曾转业到北大荒,与生产大军一起拓荒种粮食,从那时起,他就是种粮食的一把好手了。有时候看到医院里的桌椅有松动、脱漆,丢掉太可惜,他也会动手把它们修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好,受用一生。”

如今,蓝保华已迈入鲐背之年,但是毛主席的教诲依然铭记在我心里,“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毛主席的故事不断的传下去,继续燃烧自己,做一名奉献不止、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蓝保华说。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鱼峰动态

蓝保华:我给毛主席当警卫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为什么百里挑一,就挑中了我。”每当别人问起我是怎么当上毛主席的警卫员的时候,蓝保华都这样笑着说。能走出大山,有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当时年轻的我就很满足了,每天单纯地只想着把工作做好,也许就是这份踏实让我能有机会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三年,渐而被毛主席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一生。

面对贫穷,走出大山是梦想

蓝保华出生的时候正值兵荒马乱的旧社会,小时候的蓝保华因为贫困常常缺吃少穿,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家里分到了几亩地,终于能够吃上了饱饭,从学校毕业后蓝保华就到部队当了兵,走出了大山。因表现突出于1955年被调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主席身边的警卫战士,毛主席很和蔼,教他学文化、做调研,和他拉家常,一点都不拘束。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得知蓝保华是瑶族人,就问:都安的瑶族同志,喝酒、吃饭用瑶话怎么讲?我说,喝酒就是“喉觉”,吃饭就是“哝矮”。于是毛主席指着桌上的饭菜跟着说:“喉觉!哝矮!”说了三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蓝保华现在的名字,也是毛主席给改的。蓝保华本名叫蓝宝华,有一次毛主席问他的名字是谁给起的,蓝保华说是父亲。然后毛主席风趣地说:“你现在到北京来做保卫工作,如果能把宝贝的‘宝’改成保卫的‘保’,保华保华,保卫中华,这样的意义就更大了。”从那时起,他就改叫蓝保华。1955年3月至1958年3月,蓝保华在毛主席身边做了三年的警卫员。

三年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生活相当俭朴,吃、住、工作,常常都在一间屋子里。主席吃得很简单,每次给主席送饭时,常常只有一个食盒,装的就是一荤一素一汤,再加一小碗米饭、一小盅酒。

三年,毛主席的这份俭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节俭的习惯伴随了蓝保华往后数十年的生活。    

再回家乡,儿郎变身调查员

在中南海工作一段时间后,毛主席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让蓝保华回乡做一个调查报告。他带着主席的嘱托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都安县做社会调查。为了完成主席布置的任务,他一回家就不顾舟车劳顿马上投入工作。此后,瑶寨山弄里,蓝保华我身穿土布衣服,脚踩一双褪了色的解放鞋,头戴一顶草帽,身背一个水囊,一个挂包装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登门入户与乡亲们唠家常,有时一聊就是一整天。他还主动同乡亲们一起劳动,挥汗如雨,乡亲们的猪圈旁,灶台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蓝保华用了3个月时间深入家乡,写就了一份两千多字的调查报告,呈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一字一句认真看,不时用笔在调查报告上画横线,4页纸的调查报告上面竟然画了125道横线,每画一道横线就停下来问问题,问得很细,比如问家乡通路了没有,吃饭有没有困难,是吃干饭还是喝稀饭,当地有没有妇女干部等,最后,毛主席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近东兰、粮食困难、要求成立自治区”。同年,经政务院批准,都安瑶族自治县于12月15日宣布成立。 

一份报告让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毛主席的关怀,让瑶族同胞的好日子又上一个台阶,蓝保华我内心非常地高兴。

做病房里最质朴的老人

2009年,因身体原因蓝保华住进了市荣军医院,我心里仍记着毛主席说过的话:勤俭节约好,勤能建设祖国,也能锻炼自己;节约可以帮助别人,还能让自己不生贪念。

看到医院后面有些荒地,他就向医院申请在后院种一些蔬菜、瓜果。每年他种的蔬菜瓜果都有数十个品种,种的芋蒙叶子有脸盆那么大,医院里的人都笑称他是最会种菜的老人。她们不知道的是蓝保华结束给毛主席当警卫后曾转业到北大荒,与生产大军一起拓荒种粮食,从那时起,他就是种粮食的一把好手了。有时候看到医院里的桌椅有松动、脱漆,丢掉太可惜,他也会动手把它们修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好,受用一生。”

如今,蓝保华已迈入鲐背之年,但是毛主席的教诲依然铭记在我心里,“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毛主席的故事不断的传下去,继续燃烧自己,做一名奉献不止、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蓝保华说。